流动的名片 开放的引擎——中欧班列拓展合作共赢“朋友圈”

2025-11-20 11:36:15   来源: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流动的 名片 拓展 “朋友圈” 朋友 3421
经过十余年的运行,中欧班列经济圈持续扩大,不仅塑造了国际物流新格局,也激发了沿线经济新活力,扩大了合作共赢朋友圈。

文/本报记者 贺占军 张京品 张思洁 张斌

古都西安叠翠流金的时节,海内外嘉宾相聚古丝绸之路起点。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11月18日在此举办:发布第四批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新增郑州至德国汉堡等七条线路,签署首份以中欧(亚)班列国际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多边政府间合作文件,设立300亿元人民币中欧班列专项贷款……多项合作成果助力中欧班列发展迈上新台阶。

山海万里,合则必达。经过十余年的运行,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6个国家232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亚欧全境,累计开行近12万列。中欧班列经济圈持续扩大,不仅塑造了国际物流新格局,也激发了沿线经济新活力,扩大了合作共赢朋友圈。

“黄金通道”高效便捷

回忆起十年前到中国做生意时的场景,德国RTSB集团销售与业务发展总经理迪米特里·哈森坎普夫记忆犹新。“当时把货物从中国运到德国大概需要30天,如今只需不到两周时间,这大大拉近了亚欧大陆商品的距离。”

快,是物流的生命线。如何让中欧班列这条物流通道更加快捷,是沿线国家的共同目标。

论坛期间发布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指出,沿线国家通过持续扩大通道运输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推行快速通关等举措,显著提升了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司长梁林冲介绍,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制定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强化沿线各站点的时效保障,并在十余个车站开展无纸化运输技术测试,持续助力各通道高效运营。目前,中欧班列运行速度比传统国际联运快三分之一,中国境内已达1600千米/天,境外段达1000-1300千米/天。从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最快只需十天。

11月17日,X9043次中欧班列(西安)驶出西安国际港站。(邵瑞 摄)

记者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看到,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上,各趟班列的出发地、目的地、发车日期和舱位预订情况一目了然,点击鼠标即可下单发货,智能化系统让出货流程更加快捷。

据西安国际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智慧通关系统等信息平台投用后,海关、铁路监管数据实现数据互联,报关、制单时间从5-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查验场地空间利用率、作业效率均提升50%以上。

沿线国家纷纷推进重点口岸及通道扩能改造。阿塞拜疆铁路封闭式股份公司副总裁阿里夫·阿加耶夫表示,该公司正着力部署先进的数字跟踪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应用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技术,确保每一批货物都能得到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这些举措让商品可以更快抵达客户,也让企业吃上了“定心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认为,中欧班列通过全程可追溯的铁路运输体系,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显著降低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毁风险,有力保障了产品交付的及时性。“中欧班列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

沿线地区共享发展

谈及中欧班列,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列莱·希维莱激动不已。“没有中国的帮助,没有中欧班列的开通,我们的货物很难走向广阔的市场。”

作为内陆国家,老挝缺乏海洋通道。中老铁路的开通,让老挝由“陆锁”向“陆联”转型。自2021年12月正式通车以来,中老铁路已运送旅客近1000万人次、货物超1500万吨。

随着更多通道接入中欧班列网,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企业纷纷加入中欧班列大家庭,一批节点城市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一批新的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应运而生,成为机遇共享、携手同行的新坐标。

11月18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以“联通亚欧,共享未来”为主题。(邵瑞 摄)

波兰边境小城马拉舍维奇因中欧班列一举成为欧盟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班牙马德里因中欧班列开行进一步巩固了其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地位。

坐落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杜伊斯堡,过去饱受煤炭和钢铁工业带来的“阴霾”困扰。该城于上世纪80年代关停重工业,计划转型发展物流枢纽。然而,本地及周边货源难以提供充足稳定的支撑,导致其转型之路并不理想。直到2011年重庆打通了“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把杜伊斯堡作为中欧班列的合作城市,这座城市才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仅服务中欧班列的物流企业就达上百家。

德国跨欧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回忆起参与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营时的场景,该公司总经理马塞尔·施泰因自豪不已。“我们是参与中欧班列运营的先行者之一。十多年来,我们从事铁路运输服务的覆盖范围从德国扩展到整个欧洲,这得益于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

保加利亚国民议会副议长加内夫在论坛开幕式上说:“当今丝绸之路已经驶上钢铁轨道,跨越万里边疆,运载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机遇、技术和文化交流。中欧班列为保加利亚带来的独特机遇,让保加利亚从一个普通的过境国,跃升为面向整个欧洲市场的物流门户和交通枢纽。这不是单向流动,而是双向互通的桥梁,使得欧洲产品同样便捷进入亚洲市场。”

《中欧班列发展报告》显示,中欧班列境内外通道网络日益完善,目前在境外已发展形成北、中、南三条通道。其中,跨里海国际贸易路线被视为中国到欧洲货运最短的途径。论坛期间,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国际协会中国代表处落地西安,中欧班列新通道建设有望迎来更快发展。

互联互通强劲动脉

前不久,一列装载着消费型锂电池智能终端产品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启程,一路向西驶向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这是陕西首趟消费型锂电池中欧班列,也是“中欧班列+”新业态不断涌现的缩影。

中欧班列正在成为沿线人民的“购物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国的特色农产品以经济快捷的运输方式进入中国。2013年至2024年,中欧班列运输货值增长约33倍,在中欧贸易总额中占比由0.4%提高到8.5%。

西北大学教授马莉莉说,重庆、西安、郑州等中国内陆地区曾因物流周期过长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内陆腹地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吸引更多企业到中欧班列沿线布局。

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距离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仅1公里。自2022年投产以来,公司已有23.96万台白色家电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亚、欧洲等地。“我们的渠道布局、业务布局以及产品布局都倚重于中欧班列,企业到此落户正是看中了中欧班列的物流优势。”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说。

工人在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张博文 摄)

中欧班列已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强劲动脉。特别是在中国-中亚段,班列开行数量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中亚班列开行近7.4万列,发送货物约56.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7%和31.8%。

面对未来如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平的话题,多名受访人员建议,共同推动中欧班列与沿线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与制造、商贸、金融、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模式,探索共建中欧班列特色产业园,创新构建“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中欧班列经济圈,让全球化发展成果沿着班列通道惠及各国,不断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列列奔驰的中欧班列,就像一张张流动的名片,谱写着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11月20日第7版

关注公众号:国声关注公众号:国声
热点推荐
  • 流动的名片 开放的引擎——中欧班列拓展合作共赢“朋友圈”

    【自贸区】流动的名片 开放的引擎——中欧班列拓展合作共赢“朋友圈”

    经过十余年的运行,中欧班列经济圈持续扩大,不仅塑造了国际物流新格局,也激发了沿线经济新活力,扩大了合作共赢朋友圈。

    2025-11-20 11:11:52

  • 《AI赋能教育消费:个性化升级、场景拓展与价值重构》论坛圆满落幕

    【人工智能】《AI赋能教育消费:个性化升级、场景拓展与价值重构》论坛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AI与教育消费的深度融合已进入新阶段。各方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携手构建一个技术可信、资源普惠、人文深厚、生态繁荣的AI教育新未来。

    2025-11-11 08:11:11

  • 【要闻观察】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述评之一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要求“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25-08-05 1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