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对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党中央组织制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的重要时期,中国经济时报开设“献策‘十五五’”栏目,通过采访国家高端智库等权威机构专家,为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聚智力、献良策、谋发展。
本期分享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的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黄汉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关键是抓住改革的“牛鼻子”,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特别是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标志性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第一,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发展动力活力。如何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地激发经营主体的动力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对于国有企业,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加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领域,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同时激励国有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发挥其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民营企业,要通过改革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壁垒,帮助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改变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低迷的状况;对外资企业,既要充分认识到外资企业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情况下稳外贸稳外资的迫切重要性,要通过改革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
第二,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关改革,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商品要素高效顺畅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让资源流向更高效和更有竞争力的领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第三,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要认识到产权和信用是交易的基础,信用制度完善和商品要素产权清晰是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同时,市场准入是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第一步,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25年5月9日第1版)
下一篇:没有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关键是抓住改革的“牛鼻子”,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特别是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标志性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2025-07-24 21:07:08
“十五五”时期各地方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完成相关的改革任务,改革的协同性非常重要。每项改革都要与整体改革、与其他改革措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冲突,乃至相互掣肘。
2025-07-22 18:07:02
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26日上午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2025-07-03 17: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