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周婷婷)11月4日,西安市“奋斗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国际港务区专场举行,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苗吉出席了发布会,对西安国际港务区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2008年组建以来,园区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坚持“港-区-城”发展路径,聚焦“三个经济”发展,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全网物流体系,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
园区成立以来,经济总量连年跨越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近年来实现了年均30%以上增长,连续6年获得了西安市考优秀单位。GDP达到年均增速达30%;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是2008年的41.5倍,财政收入增幅连年居西安市第一,正在成为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
园区成立以来,努力建设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建成了全国唯一具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向西常态化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至中亚、欧洲的10条干线,覆盖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形成了以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在这里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出口货物在这里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西安港已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
门户口岸方面,已建成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开放口岸,粮食、肉类、整车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综合服务平台方面,已建成西北首个综合保税区,占地4.67平方公里,目前入区企业220家;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西安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园区成立以来,各大产业加速聚集。临港经济、电子商务、新金融、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当年新注册企业数达到3221家,是2008年的87.05倍;近三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限上网络零售额占西安市近80%,占陕西省的56%;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数分别占到全省70%和90%,园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热土”、发展的“宝地”。
园区成立以来,城乡统筹不断推进。园区民生领域支出由2010年的0.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1.90亿元,增长了40.4倍;共征地62000亩,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8平方公里;教育事业全面提速,先后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学位16890个;市政配套日趋完善,新建道路56条,长度88.1公里,规划建设四条地铁线路,西安奥体中心及周边城市配套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生活服务配套环境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对标雄安新区,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国家中心城市新中心。国际港务区已从当地群众口中偏远的“北三乡”,蜕变成幸福品质新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上一篇:西安港和长安号将融入全球港航体系
下一篇:六大央企集中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组织人事部在公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中深化思想认识,正视问题、系统谋划、狠抓落实,从“目标-策略-组织-考核-整改”五个环节全链条闭环并升级迭代循环,形成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棘轮模式”,实现公众满意度阶段性大幅提升。
2022-12-08 15:12:17
近日,西安国际港务区联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推出201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开启了陆港与空港“双港联动”模式。
2021-03-17 20:03:23
近日,西安国际港务区多部门联合,对辖区内竣工项目进行联合验收,高效率验收工作让企业“只跑一趟”,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赞不绝口。
2020-08-23 09:08:14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