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李国强:打造白水文旅融合共同体的几点看法

    李国强:打造白水文旅融合共同体的几点看法

    清明祭黄帝,谷雨拜倉颉。白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字之根,物华天宝,蓬勃发展。我们今天在黄龙山脉南麓仓颉故里这一神圣的土地上,隆重祭祀“汉字之祖”仓颉,向造字圣人致敬!

    2019-12-24 14:12:33

  • 李国强:做好退役军人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工作

    李国强:做好退役军人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工作

    今天的各项活动,全面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用实际行动关爱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平台,以及推动全社会关注关心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号召力。多方面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有利于激励广大退役军人接续奋斗,努力工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促进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军报国、建设强大国防。

    2019-12-24 14:12:42

  • 李国强:文化养老将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李国强:文化养老将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要大力提倡文化养老,提高文化养老的自觉性,推进老年文化建设。"李国强着重强调文化建设对老龄事业的引领作用。

    2019-12-24 14:12:01

  • 李国强:“智库+”为脱贫攻坚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李国强:“智库+”为脱贫攻坚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在产业扶贫中,各类智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梳理地方发展政策及资金需求,广泛对接外部资源,因地制宜联络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构建“智库+产业”平台,以智库的智慧科学决策引导产业扶贫,推动贫困地区产业链融合发展。

    2019-12-24 14:12:49

  • 李国强:在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中,把西安建设成“一带一路”核心区

    李国强:在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中,把西安建设成“一带一路”核心区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契机,为西安追赶跨越发展,为打造成“一带一路”核心区提供了机遇和要求。去年(2018年)5月6日,我们在西安召开“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智库论坛,提出要打造大西安“一带一路”核心区,这既是西安发展的机遇,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9-12-24 14:12:59

  • 李国强:把西安软件园区打造成为数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李国强:把西安软件园区打造成为数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首先祝贺“2019第三届全球程序员节”今天在西安隆重开幕!这是全球程序员群体的顶级盛会,是全球软件、信息技术行业的节日盛会。

    2019-12-24 14:12:06

  • 李国强:中国扶贫进程与电商扶贫发展之路

    李国强:中国扶贫进程与电商扶贫发展之路

    电商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产物,电商扶贫是指引导和鼓励第三方电商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注重农产品上行,促进商品流通,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2019-12-24 14:12:23

  • 李国强: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的认识和十条建议

    李国强: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的认识和十条建议

    29日,2019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硬科技赋能城市发展圆桌会议举行,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副市长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主持。此次会议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邀请意大利、法国、以色列等国外城市代表和硬科技领域知名专家、智库学者开展研讨交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硬科技如何更好地赋能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2019-12-24 14:12:26

  • 兰日旭:倒逼与深化:中共农村经济政策选择变迁的历史

    1921 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变迁过程中的政策取舍尽管充满曲折、出现过某些悲剧性事件,但基本遵循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路径方式。在政策的重要转折关头,党和政府采取了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倒逼”农村经济政策择取的策略,以使农村经济服从核心目标;而农村经济政策一旦选定,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的推行上持续深化发展下去。农村经济政策的择取,显然受制于中国工业化或自我重塑过程中的资源转移和矛盾转嫁,具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特色特征。

    2019-12-24 14:12:52

  • 兰日旭:在高质量发展中谋求突破

    2018年中国经济仍将延续2017年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在高质量发展中寻求突破,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潜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6.7%—7%的空间;金融和地方债务等重大风险防范、扶贫攻坚、污染防治、去杠杆等是政府需要重点化解的领域。

    2019-12-24 14:12:11

  • 高伟:注重“一带一路”的海外传播——实践与思考

    高伟:注重“一带一路”的海外传播——实践与思考

    与各位专家学者相比,我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长于实践,在一带一路海外传播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认为“一带一路”海外传播对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对我们的城市和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引擎至关重要。

    2019-12-24 14:12:03

  • 王茹芹:研究“商贸富国”理论和实践是学会的时代任务

    王茹芹:研究“商贸富国”理论和实践是学会的时代任务

    “商贸富国”研究将总结上下五千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商贸推动力,科学分析商贸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城市繁荣、消费升级的贡献度,以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建立“商贸富国”崭新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贸发展提供历史启示和理论支持。

    2019-12-24 14:12:18

  • 赵建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赵建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本书从科技哲学的视角出发,树立了西方工业文明兴起、发展与衰落的历程,探讨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思想困境与现代性危机;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绿色崛起的伟大意义,阐明了中国提出生态文明

    2019-12-24 14:12:03

  • 赵建军: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解决世界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019-12-24 14:12:43

  • 赵建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与路径选择

    赵建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与路径选择

    新中国经历70年发展,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每一个公众要对国家要对自身充满信心。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做出了预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美国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由中国引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充满自信的说,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2019-12-24 14:12:01

  • 赵建军: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创新构建全球生态共同体

    赵建军: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创新构建全球生态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这恰恰也是国际社会正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

    2019-12-24 14:12:26

  • 于爱芝教授受邀参加2013中澳论坛

    于爱芝教授受邀参加2013中澳论坛

    2013年11月12日,“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分销管理:2013中澳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和威廉安格力斯学院(William Angliss Institute)联合主办。

    2019-12-24 14:12:32

  • “潘苹果”引发的思考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于爱芝教授访谈

    在农产品品牌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长期研究农业经济的于爱芝教授对农产品如何更好地实现品牌化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2019-12-24 14:12:45

  • 于爱芝教授解读中国农业70年变迁

    于爱芝教授解读中国农业70年变迁

    第七届沙河高教园区文化交流月专题讲座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地下报告厅举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爱芝为园区六校学生作题为“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农业70年变迁”的精彩报告。于爱芝教授带领同学们从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理解经济学“经世致用”的内涵,总结了现代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特别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2019-12-24 14:12:50

  • 王辉耀:以人才流动治理创造更多“中国红利”

    王辉耀:以人才流动治理创造更多“中国红利”

    中国应进一步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抓住经济发展的“人才红利”,在人才双向流动中找到新平衡。

    2019-12-17 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