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有了计算能力,有了数据,有了人类的创新,人类社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成为生产力。
2021-03-17 15:03:29
“互联网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李彦宏说,人工智能在近几年经历了一次爆发式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影响,就是让整个行业重新认识技术创新的价值。“互联网讲求的是快,快速迭代,上菜的速度很快,但是对于技术的要求和挑战并没有那么大。而人工智能是数据、算法和算例三个一体协同发展,显现出来的就相对慢一些,就像一道小火慢炖煮的主菜,需要更多的耐心,更长时间的投入,但是营养价值也会更高。而由这个从快到慢的过程,恰恰是技术创新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的过程。”
2021-03-17 15:03:10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类新经济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已经具备一定储备的企业逐步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拓展,部分企业开搭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平台,人才供需不足的情况逐步显现,可以预计未来人才需求的竞争会更为激烈,许多新经济企业面临高端研发人才不足、数字化管理人才不足、专业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许宪春表示。
2021-03-17 15:03:24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就要在增强内生动力和竞争实力上下功夫,为科技创新强基赋能,不断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21-03-16 20:03:23
《人民日报》提到“自动驾驶涉及领域众多,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单打独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据介绍,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使联合体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2021-03-16 20:03:45
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北京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十三五”时期,海淀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国、领跑北京。未来,海淀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谈“十四五”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 新京报:回顾“十三五”时期海淀的发展,海淀如何明确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 于军:“十三五”时期,海淀区把“创新”基因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十四五”开局之际
2021-03-15 15:03:03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战略视野进行前瞻规划,为网络强国指明方向。
2021-03-15 11:03:55
原标题: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2021-03-15 11:03:18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中科星图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融合,在满足“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将GEOVIS数字地球平台服务于国民经济数十个领域,书写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2021-03-15 11:03:3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21-03-11 17:03:09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大有作为。下一步,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2021-03-10 20:03:59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为今后5年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2021-03-10 20:03:23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天问一号”传回一张近火局部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摄的近景火面图像。浩瀚星辰的神秘面纱,在被我们逐步揭开。伴随着北斗、嫦娥、神舟、天问……一个个响亮提气又闪耀星空的名字,记录了中国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崭新征程。
2021-03-10 20:03:49
勇立潮头,练好内功,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推动全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03-10 18:03:40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凡。从“天问”探火到北斗组网,从“嫦娥”奔月到万米深潜……新装备、新纪录层出不穷,一项项前沿科技成果引起全球关注。
2021-03-09 12:03:58
甘霖委员代表致公党中央8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要加快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与我国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
2021-03-09 09:03:34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巍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目前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受体制机制约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问题突出,导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难,留住人才更难。这句话,戳中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时的痛点。
2021-03-08 20:03:21
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在空间上来讲,区域创新、地方创新必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我们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开展区域科技创新活动。
2021-03-08 20:03:20
高琛建议,未来应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贯通培养机制。希望国家在基础教育学校建立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机制,不断创新试点学校办学机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力度。她指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应整合资源,探索推进基础教育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共同培养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人才。
2021-03-08 15:03:26
“越是尖端科技领域的工业产品,对轴承精密性、耐用性等各项指标的要求就越高。”孙东明介绍,判断轴承在极端环境中能否一直保持稳定性,需要提前模拟,做研究评价,需要配套建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研究评价设施。“能做相关研究评价的国家并不多,但对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2021-03-08 1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