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巍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目前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受体制机制约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问题突出,导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难,留住人才更难。这句话,戳中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时的痛点。
这些年,国家一直强调科技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得到缓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提出,要“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不过,对比往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个新提法。
这一提法的出现绝非偶然,其逻辑内涵值得深思。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财富,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体经济”被提及7次,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近年来,实体经济出现的增长放缓等问题不容忽视。从外部看,这些问题要归咎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关系变化,而深入分析则会发现,实体经济之所以难抵外部冲击,还是因为企业缺少“绝活”傍身。
所谓“绝活”就是关键核心技术。可尽管国家屡屡强调,政策频频出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依然有限。由此可见,要产生关键核心技术,小打小闹是不行的,深度融合才是重点。
从当下看,科技界与实业界的融合离“深度”还有距离。科技界在向企业靠拢的第一步——成果转化上,仍有壁垒,科研人员缺少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成熟的技术交易市场,一些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也很难得到及时转化。企业在追求科技创新的第一步——引进人才上,也碰了壁,高精尖领域人才难求难留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为了让科技界与实业界走上深度融合之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在企业招才引智方面,王巍提出,下沉创新成果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健全多元化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并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
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赵雯建议,加快我国《职务发明条例》立法,修改《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职务发明的条款,修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
在搭建科技界与实业界深入交流的桥梁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朱山建议,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各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洪杰提出,组织各个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领军企业,深入洞察各个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情况,梳理出各行各业需要突破的技术,形成目录,以目标引导全民创新。
困难多,办法更多。科技界与实业界就像两个正处磨合期的齿轮,要实现融合,就要求双方按照对方的需求,打磨各自的棱角,而要实现深度融合,则要求政府、科技界、经济界打破现有体制机制,探索出能够实现科技与经济长期、稳定、高速共转的新思路。这一过程,虽痛苦,但从国家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要发挥社会价值的方向看,势在必行。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日表示,中方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欢迎更多外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中实现双向奔赴、多方共赢。
2025-06-11 12:06:11
近段时间,科技产业博览会、零售业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相继举行,既展现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风采、前沿趋势,更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与蓬勃生机。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从展会这个窗口感受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2025-06-11 12:06:11
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徐青6月5日表示,南京海关积极探索“水陆空”多维一体的无人装备应用,持续推动监管效能跃升、通关效率提速、安全风险防控升级,加速构建立体监管体系。
2025-06-11 12:06:11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