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十载筑智库 智助西部高质量发展

2025-09-01 22:13:56   作者:黄会强 质量 2341
西部中心以重大课题吸引多学科领军人才,形成“决策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业研究团队、领域专家学者”三位一体优势,构建与省内机构协同、智企共建共赢机制,彰显“小机构、接地气,大平台、聚智力”的价值与担当。

2016年暮春,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绿荫如盖。毗邻1936年建成的原东北大学大礼堂,一幢灰色小楼内,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也叫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下称“西部中心”)新任理事长桂维民凝视着西安工业档案里的泛黄照片——“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老厂房与锈蚀机器,在他眼中,这些都是值得挖掘和珍藏的年轻共和国工业化初创时的记录。

这位生于宁波的“西迁二代”,从十一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岗位卸任3年后,深受86岁的陕西省委老书记张勃兴的青睐,接过了这个刚从西安交大转隶西北大学、已历18载的智库掌门人之位。

当时,中央刚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等文件。张勃兴让秘书送来的这些文件,与1998年中心创立时他题写的“围绕大局、立足三秦、服务西部、协同创新”16字宗旨。

老书记的嘱托,那些老照片以及“幸福林带”旧厂房拆除规划图一道,成为桂维民与团队锚定中心未来方向的坐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建设新型智库,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找准切入口。

image

文/黄会强

01薪火相传:从世纪之交到新时代的使命

1998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酝酿之际,刚卸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张勃兴,与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张斌、西安交大原党委书记潘季,共同发起创立中心。“围绕大局、立足三秦、服务西部、协同创新”的初心,深深镌刻进智库基因。创立初期,中心整合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大学等科教资源,不断为陕西包括西部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在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价值日渐凸显。

彼时,桂维民接过的不仅是理事长职务,更是建设“国家亟需、西部特色、制度创新”新型智库的使命。他在悼念张勃兴的词作《鹤冲天》中写道:“九八擘鸿猷,关河曜。远谋开智幄,兴丝路、筹边要。”字里行间,既有对创始人的敬仰,更有对智库初心的坚守。

进入新时代,三秦大地乃至西部地区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西部大开发新发展格局。桂维民深知:这个诞生于世纪之交的智库要焕发活力,必须找到历史记忆与当代创新的连接点。

image

02历史记忆:工业遗产保护的“生死时速”

2016年,西安“幸福林带”改造工程启动,涉及东起幸福路、西至万寿路,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全长约5.85公里、占地1843亩的区域。这里的企业将搬迁至渭北工业园,老厂房、老设备、老建筑面临拆除。当推土机轰鸣声逼近时,桂维民敏锐意识到:“这不是拆旧厂房,是可能抹去一段历史记忆。”作为军工出身的“西迁二代”,他对“156项工程”有着源自本心的珍视——陕西是苏联援建156个项目最密集的地区,涉及煤炭、电力、电子、兵器、航空、船舶等关键领域。算上“一五”期间东德援建的耀县水泥厂及调整迁建的2个航空企业,共27个项目。这些“共和国长子”创造了诸多亚洲和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是父辈们将家国情怀融入责任担当的鲜活见证。

抢救行动迅速展开:

西部中心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工业遗产保护建议,邀请高级顾问、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为大拆建按下“暂停键”;

联合省有关部门召开“国家156项工程在陕工业遗产保护座谈会”,商定编一本书、拍一部电视片、建一个博物馆。其中,《国家156项工程在陕西企业纪实》的编纂最为艰巨。团队在霉味扑鼻的档案中甄别史料,记录亲历者口述史,历时5年完成110万字专著,收录数百张照片与鲜活故事:

——上海工人吴玉宝修宝成铁路时“车厢哭声变笑声”,化工专家贾棠荣回忆钱学森称赞某产品的研制成功使“两弹一星”工程提前了两年……

2022年初春,这部全国罕见、陕西唯一反映共和国现代工业初创史的专著首发,2023年被省委宣传部列入全省党政领导干部推荐书目。与此同时,156项工程部分旧址也被纳入全省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桂维民摩挲书封感慨:“一个时代不仅由制度构建,更应由可感可触的活态历史说话。”

03智助西部:从单点保护到矩阵式布局

工业遗产保护只是起点。建设高端智库,需构建多学科交叉矩阵,将历史智慧转化为未来方案。2016年,一带一路研究院成立,与香港丝路总商会、柬埔寨中国文化经济协会签约,王建新领衔研究境外考古对策,李雪梅主持昆明池探源与文脉复兴;同年,文化学者肖云儒担纲的西部文化研究院成立,两年后推出张勃兴作序的《丝路中国段文化样态研究》丛书,涵盖西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领域。2017年,智慧城市研究院与启望集团打造“三位一体”平台,为合阳、铜川等地雪亮工程与智慧城市提供技术路线图;2018年,与中航安盟集团共建农业和农村保险研究院,探索农民合作保险模式及农村小额贷款保险新路径。

image

2021年,大数据研究院成立,聚焦5G、人工智能,创新“专利交易”“技术转让”服务,开发的欧维大数据平台2022年上线,发布“中国西部地区数字创新竞争力排行榜”等数据产品,现有百亿级数据量、10万余会员,专业提供国内外省市及行业指标数据。

2023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院落地,紧扣《“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推动中医药与大数据融合。

近十年间,西部中心形成七大研究板块:大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国医药及医养体系、新能源和低空经济等战略产业、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农业和农村保险、西部文化及工业遗产保护传承等,从单一政策咨询机构蜕变为多学科交叉的陕西省高端智库。

04研究成果:顶天立地,争创国家级高端智库

近十年,西部中心深耕西部生态与人文研究,在四大领域形成系统性成果:

大秦岭生态保护:主导亚行“秦岭国家公园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援助项目(2023-2025),完成我国首个国家公园淡水系统综合治理方案,提出20余项政策建议;首创“性别敏感型管理指南”,填补国际国家公园性别平等制度空白,成果列入陕西生态规划并作为亚行案例推广;创新跨部门协同、跨区域联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登上央视新闻。

image

黄河流域治理:在《大秦岭论丛》中率先提出“黄河大峡谷自然与文化协同保护”框架,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支撑;提出“生态-经济-文化”三维修复模型,被省水利厅采纳为试点方案。6年期间与西北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6次田野科考,编撰《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梳理文明基因。桂维民在考察途中创作200余首诗歌,以诗解读黄河精神。已出版的《出入龙门》《陟彼山河》入选《中华读书报》2023年度10种传统文化好书,《河洛中原》《齐鲁海岱》即将付梓。

丝绸之路研究:剖析陕西“枢纽经济”战略,提出“丝绸之路人工智能产业走廊”方案,助力企业拓展中亚、东欧市场;主导“陕西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研究,助推汉长安城等纳入丝路文旅线路。

此外,西部中心创办了《秦智》月刊,并与陕西广播电视台合作承办100多期《西经论坛》,采访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解读政策、关注热点,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近十年,西部中心实现三大突破:生态治理机制成国际样本,文明挖掘范式革新,丝路研究从单点到全域体系。175万字《大秦岭论丛》及跨国案例,为中国式现代化“西部答卷”提供学理支持和决策咨询。

05根系西部:智者的精神底色

桂维民与同仁的坚守,彰显独特价值取向:守护工业文明,视156工程为“共和国工业化原点”,传承西迁人“将国家命运内化为使命荣辱”的精神;以“转译”理念活化工业遗产,让大国重器和工匠精神融入百姓生活;前瞻布局智库矩阵,发展为16个研究机构的协同体系。

西部中心秉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问题导向、科学研究,体现特色、注重实践”初心,根植三秦与西部大地,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坚持研以致用,以重大项目引领,服务决策,为陕西追赶超越、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集智献策。一批成果获党委政府肯定,提升了决策咨询影响力。

西部中心以重大课题吸引多学科领军人才,形成“决策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业研究团队、领域专家学者”三位一体优势,构建与省内机构协同、智企共建共赢机制,彰显“小机构、接地气,大平台、聚智力”的价值与担当。

这十年印证:记忆不是负担,是照亮未来的光源;智库不是摆设,是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基石。

06智库新篇:迈向国家高端智库

2024年,西部中心工作研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西部高端新型智库”目标。此时,西部中心已完成从2016年工业遗产保护到2024年建设西部高端智库的转型。

会上,桂维民勾勒路径:依托高校建政产学研用平台,引高端人才,强咨政能力。白永秀教授提出民间智库“六化原则”,张安教授指出“低空经济、应急保障是新质生产力关键”,为中心指明巩固传统优势、抢占未来赛道的方向。

中央提出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16字标准,在研讨会上格外醒目。从1998年张勃兴创立,到2023年跻身陕西省社会科学高端智库,再到2025年7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AMI(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评价体系全国重要智库308位,西部中心在争创国家高端智库的路上行稳致远。

2024年初,西部中心达成共识:未来3年,力争成为解决陕西与西部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新型智库,为党委政府咨政建言,为社会民众引领思潮,进入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预备名单。

如今,西部中心正以扎根西部的深厚积淀,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之“西部智慧”的合格答卷。

[本文作者:黄会强,陕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热点推荐
  •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十载筑智库 智助西部高质量发展

    【智库观察】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十载筑智库 智助西部高质量发展

    西部中心以重大课题吸引多学科领军人才,形成“决策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业研究团队、领域专家学者”三位一体优势,构建与省内机构协同、智企共建共赢机制,彰显“小机构、接地气,大平台、聚智力”的价值与担当。

    2025-09-01 22:09:56

  • “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成就、挑战与展望

    【文化产业】“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成就、挑战与展望

    展望“十五五”时期,文旅产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推动文旅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25-08-14 09:08:05

  • 迈向科技强国|魏际刚: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术研究】迈向科技强国|魏际刚: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8-06 11: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