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5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京召开。7月2日下午,首场主论坛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全球对话会成功举行。对话会上重磅发布《全球数字友好倡议》,并启动全球灯塔案例征集及国际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同步启动全球数字友好开源社区推进方阵和发布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全球数字友好倡议》的诞生,标志着全球共建数字友好城市迈出关键一步。它以“人本温度”弥合数字鸿沟,以“普惠包容”贯通发展动脉,以“安全互信”筑牢信任基石。本次大会开启了数字友好理念创新的新纪元,是未来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州经济、劳工与旅游部部长妮可·霍夫迈斯特-克劳特(Nicole Hoffmeister-Kraut)致辞。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作主旨报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致欢迎辞。
许心超表示,我们正身处数字革命重塑世界的时代,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生着数字鸿沟、安全、伦理等全球性挑战。在此背景下,北京全球首创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其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赋能于人、温暖于人,让每位市民都能平等安全有尊严地共享数字红利,让城市在数字化浪潮中更具有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这不仅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数字时代的具体实践。本次大会是凝聚共识和激发行动的重要平台,期待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共享智慧,携手共创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新纪元。
张向晨指出,根据WTO《2025年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规模已突破4.5万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4.2%。这一趋势凸显了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的数字鸿沟仍在持续扩大。在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人才储备等关键领域,发展中成员的差距尤为明显。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与数字友好理念所倡导的包容性增长理念仍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规则体系,让数字技术的红利真正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福祉这一根本目标。
孙炜东表示,中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彼此视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不久前,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成功举行,六国元首为中国中亚合作擘画了新蓝图、指明了新方向。峰会将2025至2026年确定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加强数字领域合作、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联通是六国重要合作议程之一。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数字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国同中亚国家经贸部门签署了数字贸易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积极拓展数字经济合作。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愿同各方密切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国中亚务实合作,推动共建数字友好世界,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马建春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数字鸿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数字友好”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技术向善、公平正义、透明责任和道德创新,旨在构建一个人与数字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和数字文明趋势。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与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和改善,最终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这一理念不仅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为解决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大会发布《全球数字友好倡仪》,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倡议,也是数字经济全球发展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
妮可·霍夫迈斯特-克劳特(Nicole Hoffmeister-Kraut)说:“我们的探讨内容已经充分表明,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价值创造提供了核心推手。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是欧洲最具创新活力与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发展新经济的成功楷模。人工智能给予了我们一个机会:以责任、透明、公平为价值基石,推动技术发展始终以人类为中心。这意味着——人不仅是技术使用者,更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点。尤其是在国际交流中,我们有机会平等合作,共同致力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社会效益的解决方案。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关键在于构建适合的制度框架,保证信任度与可靠性。在此共识下,能够为中国与欧洲之间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奠定坚实基础,这将惠及我们的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大众,携手迈向数字友好的成功未来。”
王钦敏指出,数字友好不仅是技术创新方向,更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全球化科创浪潮与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交汇的关键节点,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是推进全球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和社会治理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实践。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本质上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构建包容、普惠、安全的数字友好城市生态系统。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路径,更是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数字友好城市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指出: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努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以数字友好为纽带,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生态,为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话会上,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艾哈迈德·穆斯塔法(H.E. Ambassador Ahmed Mustafa Fahmy Hafez)、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经济公使阿斯拉姆·乔杜里(Mr. Aslam Chaudhary)、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市长拿督斯里哈芝·沙宾沙米达博士(Dato’Sri Dr. Haji Sabin Samitah)、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央市市长阿里芬(Arifin Ramidi Buang)、西班牙王国德尔特布雷市市长路易斯·索莱尔·伊·帕尼谢略(Lluís Soler i Panisello - Alcalde de Deltebre)、西藏拉萨市市长王强等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乔展(James Georg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项目主任王东、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一处高级项目官员白澄宇、海南省海口市副市长冯勇等中外嘉宾出席对话会。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冈比亚、喀麦隆、多哥、马其顿等多个国家驻华外交官应邀出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维亮等北京市经信局领导出席活动。
以聚焦《全球数字友好倡议》与行动路径的“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全球对话”和“全球多边机制下的数字友好城市与国际合作”圆桌论坛同期举办。
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及重要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国际嘉宾参会,共有来自中外的上千名嘉宾齐聚大会。本次对话会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和承办。
上一篇:“人工智能+”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下一篇:没有了
《全球数字友好倡议》的诞生,标志着全球共建数字友好城市迈出关键一步。它以“人本温度”弥合数字鸿沟,以“普惠包容”贯通发展动脉,以“安全互信”筑牢信任基石。本次大会开启了数字友好理念创新的新纪元,是未来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2025-07-04 15:07:26
7月2日上午,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及重要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国际嘉宾、上千名嘉宾参会。
2025-07-02 11:07:56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将“数字技术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作为主要议题,亮出“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八个维度:技术友好、发展友好、市民友好、生态友好、设施友好、安全友好、文化友好、合作友好。
2025-07-02 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