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在科技创新领域,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全球影响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取得积极成果。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9件,同比增长20.4%,增长率创近5年来最高;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153.3亿元,稳居全国首位;独角兽企业数量115家,位居全国首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4万亿元,综合排名位居178个国家高新区之首。
与此同时,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全国首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采取全程网办,较常规审批流程压缩80%以上,500余家企业受益;出台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京发展的16条措施,累计认定221家外资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能级“双提升”。
在医疗领域,一系列全国首创、全国首批、全国领先的改革措施,助力药品监管领域创新。五年来,全市共推动17款创新药、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其中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市药监局会同卫健、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并以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方式,进一步优化罕见病等临床急需药械保障机制,推动“人等药”变为“药等人”。市卫健委则不断推动创新政策供给、拓展产业开放。目前,本市率先在全国作出研究型病房“以床引企”一站式为企服务的制度安排,累计启动3批3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项目建设,将多中心临床研究启动用时压减至24.9周,助力2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同时,“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全市互联网医院达到101家,互联网诊疗量年均增长超过50%。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先后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开放试点、保险试点、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等试点工作。同时,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9000余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上一篇:北京崛起“人工智能第一城”
下一篇:没有了
6月19日,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2025-06-20 20:06:28
五年来,北外滩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厚植区域发展动能,其中航运和金融产业区域贡献超45%。目前,已集聚港航企业4700余家,运力占全市近七成;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入选上海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
2025-05-15 12:05:51
记者21日获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业内专家指出,《意见》从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规划了具体的5年“施工图”,有助于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04-22 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