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MCU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关键。MCU即微控制单元,是将CPU、存储器都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可为不同应用场景实施不同控制,可应用于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充电逆变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ADAS、车身及其他附件。
据iSuppli报告显示,一辆汽车中所使用的半导体器件数量中,MCU芯片约占30%。这意味着每辆车至少需要使用70颗以上的MCU芯片。随着汽车不断向智能化演进,MCU的需求增长也将越来越快。
近几十年来,国内 MCU多集中在消费类领域。公开数据显示,中国车规级MCU市场占全球份额超过30%,但却基本100%依赖于进口。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车规级MCU技术都掌握在国际巨头的手中,为国外厂商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相比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在汽车领域,车规级芯片存在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和认证周期长等特点。做车规级MCU的难点,在于车载产品要求做到零失效,品质达到AEC-Q100 Grade 1,使用周期 15到20 年,技术难度远远大于消费电子类芯片。
此外,车规级MCU仅仅是单个产品的资金投入就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因此,只有具备丰富芯片设计经验、全面产品质量管控、充足人力物力的公司,才有可能研发出满足汽车正常运行需求的MCU芯片。这也使得国内很多厂商对车规级MCU望而却步。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入局和突破,逐步打开了国产工控和汽车级MCU芯片的大门。近日,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零部件展在北京举行。比亚迪半导体携车用功率器件、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智能车载等多种技术和产品参展,全面呈现其在车规级芯片产品和技术上的强大研发实力及快速迭代能力。
据了解,早在2007年,比亚迪半导体就进入了MCU领域,从工业级MCU开始,坚持性能与可靠性的双重路线,发展到现在拥有工业级通用MCU芯片、工业级三合一MCU芯片、车规级8位MCU芯片、车规级32位MCU芯片以及电池管理MCU芯片等系列产品。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车规级MCU已经装车突破500万颗,工业级MCU累计出货超20亿颗,实现了国产MCU在市场上的重大突破。
汽车每一个自动化功能的实现,背后都离不开复杂芯片组的支撑。据介绍,在今年发布的高端旗舰车型比亚迪“汉”的前大灯、后尾灯、室内灯、空调控制面板以及后视镜控制等诸多应用场景中,自研MCU芯片均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
作为汽车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MCU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关键。MCU即微控制单元,是将CPU、存储器都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可为不同应用场景实施不同控制,可应用于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充电逆变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ADAS、车身及其他附件。
2020-10-27 14:10:21
“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服贸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传播理念、衔接供需、共享商机、共促发展的盛会。特别是去年规格规模升为国家级展会以来,服贸会加速向高层次国际化迈进。
2020-09-25 17:09:19
上月底,主题为“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的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肯定“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为各国媒体对话交流、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希望各国媒体用好这个平台,为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积极有为,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简称,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战略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
2019-12-24 15:12:05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