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安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3-03-11 20:03:13
应根据当前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多方发力、综合施策,推动“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出丰富、优质、具有中国特色价值符号和精神标识的文化数字产品,促进文化数字产品的流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体验感、获得感,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3-11 20:03:58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3-03-09 23:03:39
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振兴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就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旨在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传播、应用与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3-03-09 23:03:52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有可复制性、非排他性和权属复杂性等特征,让它有别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决定了数据要素的权利体系很难以“所有权制度”作为建构基础。
2023-03-09 22:03:29
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带来了一份关于“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3-03-09 22:03:20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会场外,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3-03-09 22:03:45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和关键。实践证明,立足本地优势、发挥特色产业,对产业振兴具有“奇效”。
2023-03-09 22:03:31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依托,在国际合作方面不断开辟新路径,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在全球发展前景依然黯淡的背景下,外界热切关注中国将如何为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绘制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2023-03-09 22:03:17
本次机构调整,大大增强了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的职能,为协调解决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更好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提供了组织支撑,对于弥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2023-03-09 22:03:04
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23-03-09 22:03:50
农业强国往往在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具有领先全球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其前提和基础在于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要建设农业强国需要从科技创新和农村体制改革深化两大主线展开。纵观全球,农业强国首先是农业科技强国。
2023-03-09 22:03:36
数字经济时代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发展重心从传统技术转移至数字技术创新上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供给侧的生产效率,让企业在市场中拥有竞争优势。
2023-03-09 22:03:23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展望美好图景,畅谈未来打算,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生活不断前进的信心与力量。
2023-03-09 22:03:03
刘汉元今年计划提交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稳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落实光伏发电项目不强制产业配套、优化储能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助力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落地等10项议案。
2023-03-09 21:03:55
2023-03-09 21:03:41
就业是民生之本。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2023-03-09 21:03:12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南存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是中国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题中之义。
2023-03-09 21:03:08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掀起”农村新建筑的“绿色潮流”,助力乡村低碳发展。
2023-03-09 21:03:33
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业管理权利主体缺位是制约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共治发展的重要成因,应加快推进业主自治组织全覆盖,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
2023-03-09 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