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在首钢园精彩启幕。本次大会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会上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代表北京面向全球释放发展机遇,书写开放合作新篇章。在多位与会嘉宾看来,北京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加速度”,以及制度型开放、政策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系统搭建等优势,正不断提升对产业项目的吸引力。
服贸会上,外国观众与机器人合影。 记者 潘之望摄
在服贸会台湾省展区,身穿高山族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热情邀请参观者。 记者 武亦彬摄
在服贸会京津冀展区,一台状如宝莲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吸引众多参观者了解。 记者 武亦彬摄
“北京日”发布140个招商项目
本次“北京日”活动上,共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金额1397.5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通过打造投资北京大数据服务平台,以数据赋能投资服务全链条,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
本次大会广邀行业嘉宾现场论道,解码创新实践与生态构建。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总干事伊斯梅尔·艾沙欣直言他眼中的“北京机遇”:在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方面,北京的“加速度”反映了全球趋势;在医药领域,跨国公司正因其研究能力和支持性生态系统而选择北京;在全球竞争力方面,北京的制度型开放和政策创新释放出对资本的吸引力。
跨国药企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彭阳讲述了多年来扎根北京、协同产业创新的故事。“集团目前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区建有两家工厂,同时还在天津落地一家工厂,三个制造基地都在今年获得了更大投资,我们正积极把海外业务向京津冀转场。”除了工厂,丹纳赫集团还在昌平携手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建了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在这一前沿赛道与本土企业协同创新。
政府引导基金打通资本通道
北京还在蓄力为优质产业搭建系统生态,通过政府、企业、金融等多维度赋能科技公司。作为北京市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北京国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北京设立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8只政府引导基金,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赛道进行力度空前的逆周期投资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8只基金累计完成投资决策金额256亿元,累计出资约21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867亿元,涌现出独角兽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展现出政府引导基金“北京模式”的独特价值。
此外,在区域推介环节,朝阳、海淀、石景山、通州分别围绕商务、绿色金融改革实践、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生态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行主题推介。在投资洽谈环节,8只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及各区、经开区投资促进机构,与有投资合作需求的企业进行精准对接,通过项目路演、一对一洽谈,为有意向的投资人和企业打通资本通道。
“投资北京会客厅”再度亮相
除举办“北京日”活动外,作为展示北京营商环境、链接投资资源的重要窗口,“投资北京会客厅”已连续举办4年,今年再度亮相服贸会。会客厅聚焦企业需求,现场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解答企业关心关注的投资问题;全方位呈现北京发展优势及重点产业布局,让企业直观感受投资发展潜力;邀请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访谈对话形式,深度解读产业政策,精准推介区域投资机遇,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参考。
上一篇: 2025年服贸会今日在京开幕 展现“数智领航”服贸新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