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理赋能边疆乡村振兴: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2025-07-31 15:46:15   作者:洪 浩 赫郑飞 孔祥利 系统 探索 启示 18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其重点在于实现脱贫成果的可持续巩固与乡村多维要素的系统性重构。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乡村振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治理能力和体制机制的全面检验。

系统治理赋能边疆乡村振兴: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洪 浩  赫郑飞  孔祥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其重点在于实现脱贫成果的可持续巩固与乡村多维要素的系统性重构。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乡村振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治理能力和体制机制的全面检验。在帮扶实践中,管理局坚持以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推进挂钩帮扶工作,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普惠”三大任务主线,重点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的联动协同,逐步构建起以“五级联动”为核心的组织推进机制。在政策实施、资源统筹、组织建设与群众动员等多个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乡村振兴路径。本文立足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挂钩帮扶澜沧县的实践过程,梳理其治理路径、措施和现实成效,力求为类似地区提供具有实践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与政策启示。

一、帮扶村的基本情况与现实瓶颈

澜沧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地处云南西南边疆,民族成分复杂。云南机关事务管理局定点帮扶的南岭乡黄回村、南现村和麻栗村,均属典型的民族直过区。黄回村共有972户3743人,以拉祜族、哈尼族为主,耕地面积10944亩,产业以茶叶、咖啡、甘蔗种植为主,人均纯收入达14670元;南现村有922户3346人,拉祜族占59.09%,产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村内民族多元,人均收入近年来逐步提高;麻栗村共968户4090人,以拉祜族、哈尼族、彝族为主体,特色种养产业基础较弱,人均纯收入9606元。

当前,部分基础性短板和深层次问题制约着帮扶村的发展成效。一是产业发展滞后,三村产业结构低端,主要依赖初级农产品生产与粗放加工,缺乏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支撑,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农户增收与集体经济发展受限。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交通条件差、饮水设施老化、住房破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严重影响村民生活质量。三是基层党组织薄弱,活动阵地缺乏,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村干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四是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普遍,教育观念滞后,缺乏市场意识与科学规划能力。五是返贫风险仍高,收入来源单一,社会保障薄弱,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乡村振兴基础不稳固。

二、实践路径与具体措施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自2018年起定点帮扶澜沧县南岭乡黄回村、南现村、麻栗村以来,始终将挂钩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系统推进“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普惠”三大主线任务,探索形成了以系统治理为导向、以项目落实为抓手的帮扶实践路径,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党建引领:构筑基层治理的核心动力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基层党建作为挂钩帮扶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投入专项经费改造党员活动室,为党员活动提供阵地保障;构建起“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组织模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选派33名驻村干部长期驻守,推动政策落地、党员下沉、服务下村,逐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治理能力。

(二)产业筑基:构建可持续的乡村经济发展路径

围绕增强脱贫基础、提升发展后劲,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重点扶持生态茶园、林下三七、香料作物、生猪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结合各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引进企业、发展合作社、扶持村集体经济,推动形成“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如黄回村生态茶园改造1687.5亩后,引入企业合作运营,茶叶鲜叶收购均价从5元提升至16元,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民生普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改善

在帮扶过程中,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住房、道路、饮水、安全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持续投入。一是实施村内危房改造、道路硬化、饮水设施整治和公共活动场所修建等工程,切实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资源下沉,协调资金新建村级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在南岭乡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协调企业捐赠物资、建设学生宿舍楼,增强了基础教育保障能力。

(四)观念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强调“扶志”和“扶智”并重,注重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主题实践活动等措施,引导群众逐步转变发展观念。一是定期组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倡导文明乡风,促进村民思想观念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二是加强产业技能培训,引导村民掌握科学生产技术,逐步改善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三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务、议事决策、公共服务建设等活动,增强村民自我治理意识,逐渐构建起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三、实践成效:推动发展质量与治理能力双提升

一是乡村建设基础持续优化。围绕住房、道路、水电等重点问题,管理局推动实施危房修缮、道路硬化、饮水设施升级、公共空间整治等一批“小而实”项目,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新建或改造村级卫生室、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等,提升了基层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能力。配套开展政策宣传、文化活动、健康服务,推动公共资源下沉,激活基层服务体系,为改善生活质量与稳定人口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形成。立足当地生态资源和生产基础,结合群众参与意愿与市场适配度,推动发展了生态茶园、香料种植、生猪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部分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实体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产业链虽仍以初加工为主,但“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已初步建立,农户参与面扩大,增收渠道得到拓展,产业发展由零散迈向组织化。

三是基层治理基础逐渐夯实。结合党建引领要求,推动“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多级组织体系常态运行,村“两委”议事能力与执行能力有所提升,部分村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议事流程和协商机制。通过结对帮扶、党员带动、活动阵地建设等方式,村级组织凝聚力和群众参与度提升,治理事务逐步由“被动推动”向“自主运行”过渡,基层治理呈现出更高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四、挂钩帮扶的经验启示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挂钩帮扶澜沧县的实践经验不仅对今后继续深化帮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其他部门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1.以系统治理理念统筹联动机制与队伍建设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以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挂钩帮扶,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组织架构,打通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治理体系。通过局党委专题会议谋划顶层设计,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确保政策精准传导;派驻干部和工作队常驻基层,落实项目实施与群众工作,增强治理执行力与服务精准度。与此同时,管理局推行“双向赋能”机制,通过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驻村锻炼,一方面补强基层治理力量,另一方面提升机关干部在实践中积累政策执行与群众动员经验。

2.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帮扶供给逻辑

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基层真实需求,优化帮扶供给的逻辑与结构。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摒弃以往单向度的资源投入方式,转而依据各村的实际需求,确定了差异化的帮扶策略。以产业扶持为例,针对黄回村已有的生态茶园产业基础,实施提质增效改造,并引入外部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显著提高了当地茶产业经济效益。同时,局方协助建设了“茶苑小筑”民宿项目,以“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运行,保障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相互促进。这种需求导向的治理转型,有效提高了资源投入的效率和精准性,避免了传统治理中供需脱节、效益低下的问题。

3.以党建为核心重塑基层组织能力

实践表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必须依托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党建为抓手,在帮扶村实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投资改善党员活动室设施,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了基层治理的结构性优化。帮扶单位构建了以“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为主体的基层治理结构。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和组织产业发展,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从根本上夯实了基层组织治理能力。这种党建引领的组织重塑,使基层治理由行政推动逐步转向党群互动、自主治理,体现了治理模式由外力推动向内生驱动的转型。

4.以利益联结机制构筑共赢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要实现可持续性,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探索的“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产业组织模式,为解决产业发展中村集体、合作社与农户三方利益关系提供了实践方案。具体来看,黄回村在生态茶园提质项目中,通过引进企业实行保底价收购和专业化经营,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而“茶苑小筑”民宿项目,则通过入股分红、劳动参与等多种形式,将农户与合作社的利益紧密联结。这种多元主体联动、利益共享的产业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益,还促进了集体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热点推荐
  • 【学术研究】系统治理赋能边疆乡村振兴: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其重点在于实现脱贫成果的可持续巩固与乡村多维要素的系统性重构。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乡村振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治理能力和体制机制的全面检验。

    2025-07-31 15:07:15

  • “AI+环保”赛道加速跑 宜兴福鼎探索数智化转型新实践

    【低碳环保】“AI+环保”赛道加速跑 宜兴福鼎探索数智化转型新实践

    环保产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正面临环境治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双重挑战。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推动提质升级,是环保企业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2025-07-21 13:07:36

  • 2025全国小热电行业发展大会潍坊召开 数智系统开启业态新篇

    【数字能源】2025全国小热电行业发展大会潍坊召开 数智系统开启业态新篇

    7月10日至11日,“十四五”小热电行业发展总结报告大会暨2025年全国小型热电与自备热电企业技术年会山东省潍坊市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电业翘楚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2025-07-12 22: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