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100)人才培训计划”:激活青年创意 助力文化创新与传承》为题,报道了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100)人才培训计划”。
以下是原文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100)人才培训计划”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与专项资助,由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陈平教授团队精心策划和实施。作为一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未来的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该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设计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国际传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文化创新高地。
创新理念
引领青年创意新风尚
该计划以“青年激活创意,创意塑造青年;文化创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为核心理念,聚焦粤港澳三地青年设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拓展多元文化视野,激发青年人文情怀与创新动力。项目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视觉传达等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资源,推动青年设计师在非遗活化、城市更新、社区共建及生态共生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实践,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培养,帮助青年设计人才既掌握前沿科技,又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打造出富有创新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意人才。”项目负责人陈平教授介绍,“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意将直接影响城市更新和社会发展。”
五年深耕
培养百余“种子创意人才”
截至目前,创意100项目已培养了10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设计师。这些年轻人才不仅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家国情怀,更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学员们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深化了对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理解,形成了一批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种子创意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项目融合国际先进的创意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采用工作坊、驻地实践、专题讲座及跨界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模式,邀请来自粤港澳、北京、上海及台湾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提供指导。此外,项目积极推动青年学员与地方政府、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打造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助力
构建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的重要实践项目,创意100致力于建立高校主导、社会协同、国际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体系。项目通过搭建跨区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协作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人才的深度联动和文化传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项目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视觉传达等先进技术,结合非遗保护、城市空间更新、生态设计及社会服务,推动青年设计师从个人创意走向社会创新,探索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传统与未来的共生发展之路。
推动文化创新与社会责任
共筑可持续发展未来
项目强调青年人才在社区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倡导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学员们在参与老城区改造、非遗项目活化、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等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创意设计不仅是艺术表现,更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意100计划,我们见证了青年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推动社区焕新与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这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景观,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一位参与项目的学员如是说道。
未来展望
持续引领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展望未来,创意100计划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升级。项目团队将继续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创新人才,助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舞台焕发新活力。
陈平教授表示:“我们期待创意100能够成为中国文化创新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助力青年设计人才成长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
(创意100)人才培训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 100 )人才培训计划”自2020年启动,为期五年,由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策划主办,由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赞助,为大湾区汇聚创意设计人才资源,培养创新力量搭建交流学习与提升进步的平台,培养100余位“种子人才”。
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
陈江和基金会由爱国华侨陈江和先生和夫人黄瑞娥女士于1981年设立。2018年12月,在北京注册成立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截止目前,在华公益捐赠超过5亿元人民币。基金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支持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慧育希望”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在欠发达地区捐建活动中心,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免费课程和育儿指导,促进婴幼儿运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