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大趋势,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两大时代特征。经过40年发展,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双碳”目标时代背景下,生态环保行业应先行一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为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为更好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遵循。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赋能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数字化和绿色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GeSI)的数据表明,未来十年内,数字技术有潜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减少全球碳排放量的2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碳中和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赋能我国的工业、建筑、交通等高耗能行业减少12%-22%的碳排放量。
为促进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我国陆续出台政策文件,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都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安排。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意见要求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在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综合试点。1年多来,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行业双化协同转型、城市运行低碳智慧治理、双化协同产业孵化创新、双化协同政策机制构建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双化协同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进程报告(2023)》显示,我国数字产业以较少的能耗支撑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22年用4.5%的耗电量产出7.6%的GDP。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相比于2017年,2021年数字技术赋能电力、工业、交通、建筑行业减排总量分别增加了12.3%、5.4%、18.3%和3.9%。
推动环保产业数字化发展,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供给,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这一重要论述为生态环保产业抢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有效释放数字技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能,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生态环保领域的各行业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生态环保治理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生态环保治理效率。一大批环保重大前沿与核心关键技术被突破,如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等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立体化。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例如,利用无人机巡检污染源和采集污染情况、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垃圾分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环保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正在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经进入绿色创新开放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环保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生态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时代。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从业企业共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约340万。近10年来,全社会环保投资年均增长10%,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22万亿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科技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为生态环保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实现生态环保产业数字化协同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数字科技企业可以帮助环保企业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为环保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降低环保成本,提高环保效益。双方可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共同挖掘环境数据的价值,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数字科技企业还可以助力环保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共同构建绿色产业链,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向着更加低碳、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8月24日,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秘书局(办公厅、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强调要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创新作用,促进电力、交通、建筑、生态等九个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指南要求,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要增强本地区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发挥协会、高校和相关企业能力,强化跨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服务,以高水平的数字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助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在政策激励下,鼓励环保企业与数字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为环保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数智环保平台,赋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国声智库的战略对接和促成下,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福鼎环保”)与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全应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在生态环保产业的应用,提升生态环保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筹建“数智环保平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福鼎环保拥有30多年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积累和上千套系统运行经验,全应科技拥有技术领先的ADMC智能控制平台。双方将以ADMC智能控制平台为基础,深度融合危废燃烧工艺技术,快速打造出一整套面向危废焚烧处理系统的智能控制解决方案,实现危废燃烧系统智能化自动化运行,大大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有效降低天然气等燃料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环保指标达标。同时,建立云端集中监控中心,后台运维专家能够同时监控数量众多的危废处理系统,及时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危废处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双方通过优势互补打造出的数智环保平台,将广泛赋能全国各地危废环保处理系统,推动危废环保产业迈入智能自动、安全高效、清洁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徐蕴峰表示,福鼎环保与全应科技战略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环保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仅是福鼎环保的一次重大转型升级,实现了福鼎环保从装备制造、系统工程、运维服务向危废行业数字技术服务商的转型;也是全应科技业务范围的一次重要拓展,用先进数智技术赋能环保产业。双方合作打造的数智环保平台,更是建立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环保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典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的贡献。
福鼎环保从事环保装备制造30余年,深耕工业危险废物治理这一细分领域,专注于工业危废焚烧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及配套系统的代运营服务,拥有67项专利技术,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科研示范基地。公司自主研发出综合危废回转窑/炉排炉焚烧系统、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系统、贵金属热解回收系统等主要产品线,稳定运行各类工业危废焚烧装置1500多套,各项性能及排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近年来,福鼎环保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加大在环保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应科技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先行者、数字能源技术领导者。全应科技自主研发的ADMC智能控制平台是面向流程工业智能调控的操作系统,以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采用“云+边”的工业智能计算架构,能够支撑面向不同行业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快速构建。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热电领域,为近百家能源化工企业实现了热电机组智能化升级,创造了智能运行、清洁环保、高效低碳的重大价值。全应科技是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认证企业,拥有超过50项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公司先后荣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重点创新企业等多项荣誉。
上一篇:能源数智低碳发展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