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翔: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号角

2024-09-03 18:10:55   作者:窦尔翔 318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吹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号角,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思维依据启发。人类社会进步史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史,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吹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号角,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思维依据启发。人类社会进步史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史,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教育是培养劳动者最重要的形式。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衰,则国家败。最近,教育提出要将批评权交还教师固然没错,但高质量教育同时也要对教育供给提出高要求。

中国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阶段,之前阶段和之后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在职业上强调“士农工商”,在政治上强调“三纲五常”、“独尊儒术”。中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独立、稳固和追赶。当下是第三阶段,主要是并跑、赶超和领跑,中国进入无人区。

第一阶段首要的是维护统治,中国需要奴化人才。所谓“教士”,主要是传播故纸堆中的所谓“典籍”,所谓创新主要是满足统治者的奢华需求,所谓工匠不过是个人偏好的展现。以上三种“人才”均没有产业化需求,缺乏市场拉动。因而中国统学占据低层次统治地位,随科技璀璨夺目,但科学发展缓慢,创新环境氛围差。

第二阶段首要是培养有信心尤其是有认知的人才,正如毛泽东《心之力》中所表达的那样。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一批既有革命斗争精神,又有革命斗争能力的志士,也在战火中培养了一批有科研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建国后包括改革开放,在稳固和追赶任务的约束下,虽然也不乏制度上的改革和精神上的创新,但主要是模仿型人才、学习型人才、适应型人才。

第三阶段是百年未有大变局时代,信息化处于加速升维阶段,社会经济运行需要跨界融合型创新,微观和宏观都需要数智化平台来代理出更高的效率。美国尽管在信息革命中获得首先原创的桂冠,但是一方面中国追赶速度和原创速度都呈现为加速度,另一方面美国寓于“过度隐私”而应用不力。这注定美国将落后于中国,中国要通过人才培育放大这种不同。

因而中国需要双层三大类才的培养。第一层指的是教士类人才、创新类人才、工匠类人才。第二层指的是宏观人才、中观人才、微观人才。

教士虽不是指传教士,但要有传教士一样的职业素养,甚至“社会生命”几乎可以当做“宗教”一样推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传教士般”“深厚的信仰基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大的沟通能力、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创新类强调0-1精神,工匠类强调工程实践和精益求精的能力。

在传统平台下,人类总是强调T型人才的宝贵,也感叹T型人才成长的不易。但在数智平台时代,人类可以通过“系统、集成、协同、共享”思维构造中观平台,释放宏观平台的哲学生产力,促使微观个体深度钻研。一方面提升横向跨界人才的成长和工作效率,一方面深掘纵向深度人才的成长和工作效率。

热点推荐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增强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效能 大力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贯彻落实“人工智能+”战略 推动新型智库数智化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