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

2024-05-22 15:46:41   来源: 中国电力报 66
青海,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的“中华水塔”,以其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绿意盎然的发展道路。

青海,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的“中华水塔”,以其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绿意盎然的发展道路。

从“夏都”西宁出发,沿着湟水河一路向东,黄河水电西宁分公司依山而立。

电池生产线上,繁忙一如既往。机器人往来穿梭,机械臂有序抓取,一片片薄如纸翼的硅片被“梳妆打扮”后,走出车间、走出青海、走出国门。

12年前,宋标刚刚踏入光伏行业时,我国光伏产品光电转换效率仅为17%。

“巨变发生在2016年,从多晶电池技改为单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0.15%,此后几乎一年上升一个台阶。”如今,已担任黄河水电IBC电池制造分厂副主任的宋标,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8年间,这里上升的每一个台阶,都助力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2017年,PERC工艺升级改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1.3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9年,建成国内首条IBC高效电池组件量产示范线,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21年,IB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24%,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2023年,实现IBC与TOPCon相结合的TBC技术自主研发,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5.5%。

何以如此?

走进西宁分公司办公大楼,一幅巨型的照片里蕴含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和一线员工的合影。

2016年8月23日,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电池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及科技研发、生产经营情况,并嘱托干部职工“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

回忆起为总书记呈递硅片的场景,工艺工程师魏蓉满是自豪。“那一刻我呈递的是对责任的交付、对产品质量的交付,甚至是对产业的交付。”她激励自己:必须在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的领域做出成绩!

近3000个日夜的钻研,光电转换效率从2016年的20.15%到如今的25.5%,魏蓉做到了,黄河水电做到了。

一张小小的硅片,沐一缕阳光,撬动一条产业链,也撬动着这个充满生机的新能源时代。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