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抢抓“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等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国网青海省电力有限公司向“新”发力,向“绿”而行,聚焦青海算力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拓宽绿色发展的青海之路。
支撑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青海作为绿色能源产业大省,具备风电、光伏、水能等独特的资源、能源和生态优势。目前已建成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并获批国家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青海已形成安全、稳定、可靠的绿电供给体系。
青海电力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支撑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更好优化配置新能源资源,促进绿色低碳用能。2023年,青海电力建成投运750千伏月杜双线、鱼托二回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打造形成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骨干网架,海西、海南地区新能源送出能力分别同比提升5.3%、8.7%。
截至2023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超过5100万千瓦,占比93%,发电量占比超84%,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能源装机、电量占比“双主体”。青海电网已成为含碳因子最低的省级电网,绿电含量居全国首位。今年,青海省将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
助力绿色算力产业节能降碳
4月16日,在青海省海东市,笔者走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一排排机架整齐排列,位于机柜上方的智能小母线正在实时监测各机柜用电量。中心的智慧大屏上,风电等各类型清洁能源的用电量和减排数据实时跳动。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作为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已全面采用风电、光电、水电绿色能源供给,建立起绿电供应的整体循环。青海电力积极联合中国电信构建“智能电网+绿电交易+绿电溯源”的供应链体系,有力支撑了该项目的建成落地。
据悉,2023年,青海电力交易市场共组织完成绿电交易32.3亿千瓦时。其中,省内绿电交易、省间绿电交易分别完成12.7亿千瓦时、1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6倍、13倍。在绿证交易方面,青海电力交易市场组织完成省内绿证交易1.7万张,省间绿证交易完成1295.6万张。
随着越来越多的算力产业项目入驻青海,青海累计核发新能源绿证超过650万张,为绿色算力发展提供了绿色电力消费的权威证明。青海电力充分发掘绿电交易需求,缩短交易周期,增加交易频次,通过“e-交易”平台组织省内平价光伏电站和大数据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提供“三全三免”绿色电力交易服务,累计成交电量0.46亿千瓦时。
绿电交易给算力产业项目带来的减碳效果显著。自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投运以来,每年减碳量超30万吨。
为绿色算力产业提供数据支撑
4月15日,在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的集控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数据平台,动态分析数据中心及新能源电站的绿电生产、传输、消纳全过程数据,动态监测企业用电量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规律。
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是国内首个由政府授牌的省级双碳大数据中心,也是国内首个集数据采集、存储、服务、运营为一体贯穿源网荷储全产业链的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了全面做好数据支撑服务,青海电力成功构建‘电—碳’测算模型。当前,该模型已在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成功运用,实现了重点行业、园区、企业碳排放全景看、一网控,围绕全省工业、交通等7大行业和5大产业,常态化开展碳排放日核算和月分析。”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总经理范克威介绍。
今年,青海省共谋划绿色算力产业重点项目55项,总规模为7.5万机架。其中,在建项目9项,2024年计划投资22.68亿元;新建项目46项,计划投资38.49亿元。变“绿电”为“绿算”,变“瓦特”为“比特”,青海电力将积极围绕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绿色算力电力中心,推动青海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
下一篇:中国产业新优势,靠的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