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武汉”客户端的上线,武汉高校专家、区级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纷纷表示期待: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为武汉打开了一个新的形象窗口。
■ “大武汉”为城区搭建展示形象的新平台
“‘大武汉’客户端未来可期,大有可为。”“长江融媒”新闻奖专家评委、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徐明华认为,“大武汉”客户端互动性强、内容贴近民生,表现形式活泼,推动用户参与城市治理,将持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她同时表示,作为全市互联网舆论主阵地“长江融媒”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客户端对于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构建市区一体化的媒体矩阵,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信‘大武汉’客户端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会更加关注社会聚焦话题,注重用户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一定能守初心、担使命,为大武汉的‘五个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长江融媒”年度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洪山区融媒体中心新闻科科长张宾说。
“在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的今天,‘大武汉’客户端为武汉打开了一个新的形象窗口,为各个城区搭建起展示形象的新平台。”“长江融媒”年度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青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毕可表示:“作为一名基层记者,将努力通过‘大武汉’客户端向全国推介青山,向世界推介武汉。”
■ “大武汉”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大武汉’客户端的上线为武汉各城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长江融媒”年度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洪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邓洲表示,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个舞台,创作更多接地气的新闻作品,为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献计出力。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能见证‘大武汉’客户端上线非常兴奋。‘大武汉’客户端是长江日报由内而外的自我突破、自我提升,一定可以打造成标杆。”接受采访时,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总工程师李建义满怀期待。
“长江融媒”年度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江夏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郭侣认为,“大武汉”客户端的上线,将加快推动市区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联网互通。作为一名基层记者,非常期待创作出更多有影响、有温度、有情怀的好故事。
19日晚,2020年度“长江融媒”新闻奖正式揭晓。江夏区融媒体中心的《生命最后的摆渡人——90后夫妻扎根江夏殡仪馆10年》、洪山区融媒体中心的《医生奶奶王兵:在战“疫”中燃尽最后一道光》和青山区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萝卜”,600年的青山美味,知否?》获得一等奖。其他18篇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2020年,“长江融媒”市区一体化打造移动端舆论主阵地,组织新闻业务培训,围绕疫后重振、防汛排涝、文旅推介等联动采访,共同推送报道7000多篇,报道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上一篇:全国碳资产大数据“中枢”设在武汉
下一篇:武汉以十大行动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
近日,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吴华明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DNA存储系统——HELIX,并成功实现了60MB的医学影像(时空组学)图片信息的存储与恢复。
2025-06-11 09:06:25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见到武汉朗毅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毅”)创始人杨鸿城时,他正带队进行机器人测试。
2025-06-09 16:06:11
这些料箱机器人来自武汉法博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博特”),团队从第三届武汉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出发,走向市场,在武汉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持续修炼“内功”,实现从初创到规模化的飞跃。
2025-06-05 15:06:49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