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三五”|济宁向文化旅游强市迈出坚实步伐

2021-02-28 19:42:36   来源: 济宁新闻网 数说 十三五 济宁 文化旅游 强市 迈出 坚实 步伐 126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凸显,全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23亿人次,推动济宁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迈进。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凸显,全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23亿人次,推动济宁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迈进。

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主题,创造生产了山东梆子《孟母》、廉政大戏《两面人生》、儿童剧《梦回三迁路》、首部抗疫主题儿童剧《等你回家》、山东梆子小戏《盼娘归》、小品《灵魂悲歌》、杂技剧《儒风·百戏—梁祝》等一系列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弘扬了主旋律、壮大了正能量。济宁市文旅深度融合取得新成效,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立项数量和资助资金连续多年高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16年至2019年,21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共计892万元;12个项目进入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复评。

文化双创成果显著:

累计建设“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4.9万场,建成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场所496处,实施“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乡村儒学讲堂”经验得到中宣部肯定。

文旅供给服务迈出新步伐:

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1万余场、“送戏下乡”3.5万余场。“四馆一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杂技城,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场,接待市民游客突破350万人次。建设了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开通济宁市移动图书馆、济宁市网络图书馆等线上平台,包含16万集学术视频、100万册优质电子书、1000门慕课课程、1000余家期刊、4亿篇论文、200万篇文档资源,累计点击量达500万余人次。

非遗活化融入生活:

构建国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分别达17项、62项、283项,梳理县级非遗目录项目1209项,培育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5人。策划了“东方圣城”“泗水研学”“重走孟母三迁路”等5条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孔府过大年”“晨钟暮鼓”“祭孔展演”等非遗项目融入二三日游线路,在全国评选出的十二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中,我市的8个景区、4个非遗项目入选其中的齐风鲁韵非遗之旅线路。

文旅产业实力跨上新台阶:

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38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247处、市级378处,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登录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全市博物馆达48家,A级景区111家,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接待市民和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文保单位免费接待观众3100多万人,文博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力全速突破重点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11个单体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拥有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9家,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全市旅游商品企业100余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万的30多家。10大文旅产品入选山东“六好”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境外评选),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名。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推出4大系列69条研学游线路和60余项体验活动,济宁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十三五”期间研学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7.02%。

热点推荐
  • 【郑州】统一思想 明确方向 紧抓重点 加快建设“数字郑州”网络强市

    安伟指出,近年来,郑州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2025-06-05 15:06:49

  • 《命运之舟》雕塑亮相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文化产业】《命运之舟》雕塑亮相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9月13日,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部曲之一——《命运之舟》大型雕塑作品作为特邀艺术品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2024-09-14 21:09:31

  • 西安市人才协会文化旅游专委会成立,共绘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文化产业】西安市人才协会文化旅游专委会成立,共绘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西安市人才协会文化旅游专委会的正式成立,为推动西安文旅及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个对话交流、整合资源、务实合作的平台。

    2024-07-28 21:07:01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增强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效能 大力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贯彻落实“人工智能+”战略 推动新型智库数智化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