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种植端改良土壤,陕西果农种出“数字化”苹果

2021-02-01 20:17:46   来源: 中国农网 介入 种植 改良 土壤 陕西 果农 种出 数字化 苹果 356
谭晓磊透露,在目前的土壤改良基础上,下一步双方将扩大在洛川的苹果种植面积,让更多果农踏上数字农业新赛道。

“快递员跟我说,干了5年,第一次看到有人寄土。” 过去大半年,提起去快递站寄土,桑艳海忍不住直乐呵。

桑艳海是陕西省洛川县永乡镇上珊瑚村的苹果果农。在洛川,时不常“寄土”的农民有很多。过去一年,有1000份来自洛川果园的土壤样本,送往中化农业位于山东临沂的研发中心。

两周内,农民会收到土壤检测报告。报告会给果农匹配个性化种植方案。通过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设备,方案的效果会实时传输回数据中心。据此,技术团队可以随时指导农民管理果园。

“泥巴检测”的背后,是洛川正在进行的一场“苹果实验”。

今年,包括桑艳海在内的57家洛川农户,参与到了中化集团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MAP与数字农业和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的“超级苹果项目”,涉及1000亩苹果园。洛川是全国优质的苹果产区,种植面积53万亩。

计划实施一年来,有了不错的结果:苹果糖度达到14度,比其他苹果甜一度;经国际权威检验机构SGS检测,在508项农药检测中“农残未检出”;商品果率达到70%,高过同产区苹果10%-15%;苹果每亩增收3250元。

12月底,这些数字化苹果将登陆盒马等全国主要销售渠道。

 
借助泥巴实验,洛川传统的果园,安装上了数字化的设备。

中化现代农业经作西北大区技术经理谭晓磊,是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介绍说,阿里从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了苹果糖度、酸度、外表、克重、果径、农残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种植,阿里负责包销。

“标准是平均糖度不能低于14度,果径80-85mm。洛川在全国已经是黄金产区了,但要想优果率达到7成,中化、阿里必须要创新,对果园做数字化改造。”谭晓磊说。

首先被改造的是种植环节,土壤改良又是重中之重。改良的第一步是检测,所以有了很多农户“寄土”。

洛川县旧县镇下珊瑚村果农邵勇和,是第一批参与土壤改良的农民。一开始,他从果园了寄了10斤土送去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在8.0。而最适宜苹果生长的土壤PH值在7.0~7.5。这意味着,他家果园里的土壤碱性高,会降低苹果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苹果品质下降。

通过中化农业研发的碱性土壤PH调节技术,邵勇和果园的土壤PH值降到了7.5。

调节完土壤PH值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是下一个难题。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根据检测,洛川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这与日本等苹果种植优质产区有很大差距。

果农们收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高质量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果园生草来提升有机质含量。果农们觉得很新鲜:以前有草都要拔掉,现在种草来提供营养。

谭晓磊透露,在目前的土壤改良基础上,下一步双方将扩大在洛川的苹果种植面积,让更多果农踏上数字农业新赛道。

热点推荐
  • 陕西:扩大开放打开发展新天地

    【要闻观察】陕西:扩大开放打开发展新天地

    “十四五”以来,陕西立足向西开放重要基地定位,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抓手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建多维立体交通网,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打开发展新天地。

    2025-10-21 15:10:22

  • 从“钢铁驼队”到产能合作 陕西重塑亚欧贸易“C位”

    【要闻观察】从“钢铁驼队”到产能合作 陕西重塑亚欧贸易“C位”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如今中欧班列的汽笛长鸣,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华丽转身,重新定义着亚欧贸易的“C位”内涵。

    2025-10-15 10:10:46

  • 陕西白水杜康“十三朝会客厅酒”新品发布会在西安隆重举行 清香型战略再升级,赋能品牌高质量发展

    【产业观察】陕西白水杜康“十三朝会客厅酒”新品发布会在西安隆重举行 清香型战略再升级,赋能品牌高质量发展

    10月10日,陕西白水杜康十三朝会客厅酒新品发布会在古都西安隆重开幕。

    2025-10-11 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