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直播讯 1月26日,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内部研判会议在国家智库编辑部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十四五与 碳中和(能源转型)课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会议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碳中和(能源转型)课题负责人于今教授主持。
于今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入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我国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致力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国担当,是中国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
与会专家认为,碳中和第一次被列入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党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与会专家指出,要实现2030的碳达峰目标、2060的碳中和远景,工业等领域的化石能源将被电力大规模替代,这些增量需求主要将靠可再生能发电来满足。虽然我国近年不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但四十年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传统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等,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存在不小的惯性,而且由于我国区域辽阔,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很大,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能源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应有不同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完成时间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要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要加快成熟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要依据经济基础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安排,要从能源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同时入手进行减碳,要不断完善与碳减排相关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要大力推动煤炭、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要借鉴欧盟的公平转型机制,要由国家设立低碳转型或“碳中和”相关基金,要防止地方企业互相攀比恶性竞争,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于今最后指出,碳中和课题及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必须主动谋划、加紧研判、乘势而上、主动出击,要充分发挥智库自身优势,着重研判、评估与咨询“十四五”能源安全风险,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扛在肩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安全高效充足的智力供给,为顶层设计适应当前和未来转型变化做好充分的智力支撑。
研判会还围绕清洁能源、能源互联网转型、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绿色金融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关链接】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碳中和(能源转型)”战略部署,共建智库、高校合作协同机制,展开对话与合作,《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理事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倡议发起共建“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平台”。
“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平台”旨在“服务顶层设计,服务国际合作,服务企业和各级政府”,将集中研究碳中和(能源转型)工作中的重大政策变化、战略问题、新形势的新问题等。从政策储备、咨询、解读三个方面着力,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智库在政策储备、咨询和解读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紧紧围绕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顶层设计,着力防范化解能源领域风险,更好地发挥智库的研判、评估与咨询工作中的优势,切实维护国家生态能源安全。同时,围绕“碳中和(能源转型)”建设与咨询,实施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动合作。发挥产学研对接优势,利用中央、地方和企业以及国内和国际网络,尝试性探索共同建设“碳中和(能源转型)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定期出版建言献策和研究报告;联合发布年度报告等智库研究成果;出版《中国智库》碳中和专刊;不定期开展“碳中和(能源转型)”案例调研活动,举办智库研判会议。
上一篇:疫情之下,英国智库这样研究青年
下一篇:增强新型智库的战略政策储备
2025-10-22 10:10:16
“十四五”以来,陕西立足向西开放重要基地定位,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抓手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建多维立体交通网,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打开发展新天地。
2025-10-21 15:10:22
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丝路科学城、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以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关键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安落实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坚实基础。
2025-10-17 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