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2021年,全市计划开工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投用30所;全面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素质培育;制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育人改革……1月16日,我市召开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为办“美好教育”绘蓝图。
今年着力办好“美好教育”
2021年,我市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水平,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公益公平优质协调发展,着力办好“美好教育”。
按照计划,2021年,全市学前教育要加快推进公办园新增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公办普惠学前教育占比;义务教育要突出公办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加速推进20所高中新建、迁建工作,加快市县高中教育服务一体化,统筹解决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职业教育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衔接融合,打通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最后一公里”。
继续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
为继续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我市将积极推进中小学建设项目,继续增加学位供给。按照计划,今年市区要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所、投用30所。
同时,今年我市要全面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活动,要持续实施新优质初中创建培育工程;要制定印发我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指导各区县(市)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2021年,我市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善三类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拓宽育人渠道。为引导全社会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我市要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改革学生评价,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完善考核评估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制定新高考新课程育人方案
2020年,我市加速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确定36所试点学校,深入开展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初步形成“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发展格局。
为积极应对高考制度改革,我市计划制定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育人方案,探索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加快新教材新课程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培育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品牌。
持续给民办择校热降温
为了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2020年,我市改革民办小升初招生政策,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实行“四同”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学校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市区参加电脑派位的民办初中比前年减少5所,民办初中择校热开始缓解。
2021年,我市将持续抓好公参民校治理,确保治理时间、内容、效果落实;要坚持规范引领,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要严格民办学校审批和日常监管,完善惩戒机制;严格执行民办招生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持续给民办择校热降温。
建立师德失范行为警示制度
美好教育需要美好教师,今年我市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完善考评奖惩制度。我市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投诉机制,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公办教师违规补课等问题。
今年,我市要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我市要探索建立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
2025-06-04 16:06:24
5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2025-06-04 15:06:56
4月17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军平介绍2025年西安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方面相关工作。
2025-04-18 12:04:39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