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智慧农业就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战疫情,忙春耕,智慧农机尽情施展。在安徽蒙城县杨庄村,植保机器人一天喷药600亩,节省20%的农药,效率相当于人工的10倍;在上海崇明区万禾有机农场,远程指令一下达,无人驾驶拖拉机开进稻田,自动转弯、自如进退、精准作业……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春耕将投入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拖拉机及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新农具实现“人歇机不歇”,让广大农民种田更加轻松。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变,一些地方纷纷兴起智慧农业,带来从田间到“指尖”的变革:点点鼠标,气象服务到屏幕,什么时候播种更心中有数;打开手机,市场信息即时畅通,解开了农民“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的纠结;打开电脑,智能监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缺啥补啥,让田间管理更精准;大数据评价访客、折扣敏感度,让线上农产品更畅销。
这些年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融入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智慧农业发展释放巨大潜力。《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预计,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
不可否认,智慧农业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一家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坦言,智能设备投入大,一套田间可追溯体系要花上百万元,一座智能化温室也要几十万元,合作社主要种粮食,上智能设备划不来。也有一些智能装备适用性不广,在一些平原地区效率高,但在山区、丘陵地区作业,难以运用。有的地方一味追求高大上,你搞大数据,我上物联网,结果是赔本赚吆喝。
事实上,“智慧+”和农业机械、农业科技一样,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技术手段。如果只追求“智慧+”这个概念,违背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容易水土不服。从根本上看,智慧农业要发挥更大作用,更应注重加号后面的内容,要更多着力农业的提质增效。比如,如何让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如何真正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这才是关键。
当然,智慧农业的健康生长,需要政策的阳光雨露,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拔苗助长。缺资金,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联动,探索购置补贴、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化解资金难题;缺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高素质人才下乡;缺信息,加强市场分析、预警等服务;怕风险,加强政策性保险支持。一句话,营造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激活要素,激活主体,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才能让农业从田间到“指尖”的转变更顺畅。郁静娴
上一篇:山东诸城:防疫春耕两不误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推动农业智能化,助力乡村振兴,七妹百惠兔业引领产业创新,彰显女性创业力量。
2025-10-12 15:10:31
9月13日上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CIFTIS)“丝路金桥国际合作系列活动”之“尼日利亚-中国数字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
2025-09-16 17:09:31
AI对数学研究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数十年演进,从早期的计算辅助逐步发展为具备协同能力的研究伙伴,每一步突破都与具体技术工具和学术实践紧密相关,深刻改变着数学研究的范式与边界。
2025-07-28 1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