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打造高品质海派生活体验区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徐汇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研究报告》发布

2019-12-12 17:18:21   来源: 文汇报 文化 消费 打造 高品质 海派 生活 体验区 重要 支撑 373
《文汇报》报道 1月24日,“上海市徐汇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研讨会”在沪举行。徐汇区文化局、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在会上联合发布《上海市徐汇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研究报告》。

《文汇报》报道  1月24日,“上海市徐汇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研讨会”在沪举行。徐汇区文化局、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在会上联合发布《上海市徐汇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研究报告》。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围绕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长三角文化消费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等展开研讨。
  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士林指出:徐汇区结合国家文化与旅游一体化管理与协调发展、文化消费升级和向中高端迈进、上海建设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深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布局徐家汇、徐汇衡复和徐汇滨江三大特色文化功能区:
  一是再现中西文化交流重镇风采的徐家汇文化功能区。在重塑商圈的繁荣繁华、推进徐家汇升级为高端品牌首选地的背景下,充分挖掘以“光启文化”为特质的文化内涵,以文商融合为方向,推进标志景观重塑、商业模式再造和空间品质提升,打造“徐家汇源”品牌,成为上海“中央活动区”多维发展的引领区。
  二是历史与当代完美融合的徐汇衡复文化功能区。配合建设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品牌有名的海派文化特色商业街区,以武康路—复兴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汾阳路—复兴中路音乐文化街区、岳阳路—建国西路慢生活街区为重点,加快品牌重构、业态更新和结构调整,保护传承海派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三是以塑造世界级艺术西岸新地标为目标的徐汇滨江文化功能区。依托重大项目建设,瞄准打造国际商业地标,凸显百年工业遗址对西岸滨江空间塑造的文化价值,加快上海梦中心、美术馆大道等文化设施建设,匠心打造国际艺术群落,推动西岸成为上海中西文化交流必选之地。
  刘士林表示,“十三五”以来,徐汇以三大文化功能区为试验区,深化商业业态调整、优化消费环境生态、提升文化消费能级,为打造高品质海派生活体验区提供重要支撑,有力支持上海市创建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
  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高小康教授认为:文化消费,不仅需要提供产品,更重要培育文化消费的意愿、品位,使文化产品生活化,也就是真正进入市民生活,影响市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眭谦教授指出:引导文化消费离不开品牌打造。品牌打造需要有步骤、分层次打造。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指出,徐汇区把多项文化扶持基金合而为一,规范了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文化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和高质量运作,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
  报告负责人、上海徐汇区文化局党委副书记金建红介绍了未来徐汇区文化消费补贴提质增效的新思路,主要设想有四:一是尝试改变“徐汇补贴贴徐汇人”的文化补贴工作思路,探索用身份证替代工会卡的新模式;二是转换方式。探索建立以场馆为主要平台促进文化消费补贴新机制,由过去的“贴市民”转换为“贴场所”;三是拉长时间,在对2018年文化消费季政府补贴精准测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文化消费补贴总量,探索由贴消费季变成贴全年的新举措;四是加大文宣。以出新作品和更好地转化为产品和商品为重点,运用政府文化补贴手段,加大徐汇文博、非遗类文创产品宣传力度,探索推进其消费增长的新方式。

热点推荐
  • 黎平会议纪念馆成功征集两件长征文物 见证苗、侗群众与红军鱼水深情

    【党史纵览】黎平会议纪念馆成功征集两件长征文物 见证苗、侗群众与红军鱼水深情

    2025-10-21 12:10:39

  • 【智库观中国】国声智库:西安打造“丝路科创特区”

    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丝路科学城、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以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关键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安落实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坚实基础。

    2025-10-17 16:10:05

  • 新书推荐丨积厚流光:李国强咨政文集

    【学术前沿】新书推荐丨积厚流光:李国强咨政文集

    本书收录了作者李国强自1985年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来,在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领域的主要成果,以及他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的开创性文章。全书按照十一个专题精心编排,内容贯穿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全面展现了作者在多个重大政策领域的深入研究与重要贡献。

    2025-09-29 22:09:04